• <th id="4jxud"><track id="4jxud"></track></th>

  • <em id="4jxud"></em>

  • 華夏聚焦新聞網,是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綜合性聚焦重大新聞事件的網站。

    1948,黃金大搬運


    1948年11月30日,深夜的上海灘碼頭,靠近和平飯店旁邊的中國銀行大樓,今夜非常不尋常。早該熄燈全暗的大樓里,今夜一樓竟然燈火通明。在尋常的日子,秋深的夜里行人不多。但今夜的中國銀行旁邊竟有一群軍人,荷槍實彈,警戒森嚴,把守著銀行到港口邊的通道。
        黑夜中,一艘海關總署的緝私艦緩緩駛向了中國銀行的碼頭。這一艘緝私艦名叫“海星號”,載重達3000噸,在緝私艦中噸位大的船。當它一靠岸,就有人指揮開出一條道,從中國銀行的里,出現一群挑夫,他們一個個挑著木頭包裝、看起來象是威士忌酒桶的重物,搬上了船。
        海關總署的職員范元健幾十年后回憶說:“看到挑夫挑那么重的東西,我們就猜想,里面可能是用木頭封起來的金條。當我們很驚訝的看著,船長大聲說:不要問里面是什么東西!
        等到東西搬上船,立即下令開航。船在夜間靜靜航行,經過臺灣海峽,在12月3日到達臺灣基隆港。臺灣銀行的職員劉明朝叫了一輛卡車已在碼頭等候多時。他載上這一批黃金木桶,立即駛向臺北臺灣銀行的金庫。此時已是4日凌晨。
        200萬兩黃金,約占當時中央銀行一半的黃金存量,就在這個夜晚悄悄轉移到了臺灣。
    事實上1948年11月,蔣介石眼見戰場失利,即開始籌劃黃金遷移的事。他指派蔣經國、宋子文、愈鴻釣組成項目小組。蔣經國負責軍隊的協調,宋子文負責海關調度,俞鴻釣負責中央銀行公文協調。宋子文是干練的政壇老手,他認為此事必須保密,若外泄會造成社會恐慌,但中國船艦容易泄露,所以最好找外國人負責的海關總署來執行,他們不想干預中國內政,黃金要放在哪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他們只負責聽命運送。
        午夜上海灘的秘密行動,在全面戒嚴下,照理不應外泄,卻不料,緊臨中國銀行旁邊的和平飯店五樓上,住著一個房客。此君是《字林西報》(North China Daily News)的記者,名叫喬治·瓦因〈George Vine〉,他半夜正在寫稿,無意中往下一看,但見奇異的燈火通明中,幾個挑夫正在從銀行搬運東西出來,他立即寫了一個特稿:“我幾乎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下面是一個充滿苦力的銀行,我甚至可以判斷出他們的帽子和制服,湛藍色的上衣和寬松的短褲,中央銀行偷運金條!”路透社也跟進了:“徐州慘敗,京滬震動,中央銀行偷運金鈔”。
        這兩則新聞像重磅炸彈,把原本就脆弱的金圓券打得更慘烈,加上徐蚌會戰敗戰的消息,錢沒用了,人人搶著買黃金,12月24日,中央銀行就發生黃金擠兌事件,擠死擠傷了許多人。
    但運黃金的事沒結束。蔣介石當然知道黃金才是硬貨幣,他命令俞鴻釣與中央銀行配合黃金安放地點的調動。1949年1月2日,60萬兩黃金從上海移出,由緝私艦“海星號”和“美朋號”運出。
    蔣介石的黃金秘密轉移,其實已預告著他正在為自己謀退路。他一心想找一個安定的地方,做為東山再的根據地,而臺灣正是他想望的土地。
        1949年1月21日下臺之前,蔣介石知道自己一旦下野,將失去對中央銀行黃金的掌控權,而黃金與外匯,是軍費所必須,所以他把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釣和負責軍費調撥的聯勤總部財務署長吳嵩慶找來開會,三方簽署了一紙被外界名為“黃金草約”的條款,載明吳嵩慶可以用調撥軍費為名目,將存放在廈門金庫的黃金與外匯,以“預支軍費”的名義,提撥出來使用。吳嵩慶于是成為蔣介石遷運黃金的代理者。
        1949年1月20日,第三批黃金90萬兩開始轉移,這一次的理由即是“預支軍費”,存亡危急之秋,戰場急用,誰也不敢阻止。而黃金一旦轉入聯勤財務署為軍費,就不是誰能管的了。唯一奇怪的是,當時所簽的“黃金草約”是執行所本的文件,卻再也無法找到。國民黨檔案館沒記載,中央銀行找不到,蔣介石的手條也沒有。只有在吳嵩慶個人的日記里留下草約的關鍵內容。
        1949年2月6日,在蔣經國的指揮下,轉移了第四批黃金,計有55萬兩。南京中央銀行的的金庫已經搬空了。不過,2月28日至3月通過“重慶號”所運送的30萬兩黃金就沒這么順利了!爸貞c號”開航后不是往南行駛到廈門,而是往北開向葫蘆島某個港口外,準備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投誠。船上有人報告蔣介石船已轉向,蔣介石立即下令將它擊沉。蔣介石在3月6日的日記記載著,船上有30萬銀元。但后來有“重慶號”的老兵表示,1951年的海底打撈行動中,還是撈出30余萬銀元,和十幾萬兩黃金。
        1949年5月,解放軍攻入上海前幾天,蔣經國親自押送上海最后一批黃金,該有20萬兩,用幾架飛機運送到廈門。這已經是最后一批了。
        1950年6月,蔣介石下令,要所有運回臺灣的黃金,包括從廈門撤退運來的,全部繳回。而依據臺灣銀行的資料,這時繳回的黃金有108萬兩。本來運出的黃金應有400多萬兩,但在撤退戰爭中,數百萬軍人的軍費,撤退的船只運輸,中央文物的運送,來臺百萬軍人的安置等,不斷花費,最后只剩下了這108萬兩黃金。新臺幣的發行,就是靠著這些運來的黃金,才能穩住大局。
    當然,由于這一批黃金運臺的故事太傳奇,以致于不斷被人放大。仿佛臺灣就是靠了這黃金而在1949年后就發達起來了。但事實上,這些錢在當時并不算太多,戰爭燒錢太快,就算有一百多萬兩黃金,在毫無生產收入的情況下,百萬大軍天天吃喝拉撒,臺灣經濟危急,實在也撐不了太久。
        如果我們細看當時照片,就會發現那些裝載黃金的木桶,長得很像威士忌酒木桶,只是里面裝了金條,這確實是很好的掩護。
    CopyRight@ 2011-2015 hxjj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華夏聚焦新聞網版權所有
    服務熱線:13264507187 投稿郵箱:hxjjnews@163.com QQ:1796725675
    京ICP備11036487號
    XXXXX无尽的毛茸茸撒尿_国产无圣光一区福利二区_色欲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超碰在在线a天堂亚洲

  • <th id="4jxud"><track id="4jxud"></track></th>

  • <em id="4jxud"></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