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在武漢同濟醫院成功做完心臟手術后,張華剛準備轉院回老家繼續治療。
醫生特別交代家屬,要救護車轉運、要有醫生護士陪同,張華剛的妻子一一應下,在院內的外科樓下,她找到一輛帶紅十字、警報燈的救護車,對方承諾,會有醫護人員陪同。
她和對方說定了 2000 元的價格。沒想到路上張華剛突發疾病,車上不僅沒有醫護人員,更沒有任何急救設施,司機見狀不對,直接拔了車鑰匙,拋下患者跑了。
在炎熱的夏季里捱了兩個小時,張華剛最終還是去世了。
10 年后,武漢同濟醫院的門前停著一整排面包車。這些面包車大敞著門,露出改造過的內里任人參觀:灰撲撲的擔架、陳舊的氧氣瓶,并無人出來拉客,但車里掛出來的牌子明晃晃地寫著兩個字——
「轉運」。
2020 年,武漢同濟醫院門口的黑救護車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冒充醫生、挾尸要價:黑救護車之亂
2015 年,據華商報報道,甘肅慶陽的張女士突發腦溢血,被緊急送到西安,當日中午 12 時被送到一家三甲醫院。醫生建議立即手術,但手術費高達三四十萬元,家屬考慮后,最終決定返回甘肅進行「保守治療」。
但該醫院的救護車不出省,家屬向醫院門口身穿制服的「保安」打聽,對方立刻表示能夠叫上救護車,并立即打電話聯系車輛。但直到救護車開到眼前,家屬才終于發覺不對——眼前的分明是一輛灰色商務車。
圖片來源:CCTV 截圖
車里沒有輸液的器械,但自帶一個「醫生」。從西安到慶陽路程不到 300 公里,車主開價就是 7000 元。家屬還價不成,便打算不用了,可對方一下來了六七個小伙子。家屬只得與車主繼續協商,將「醫生」的出診費從 2000 元談到 1500 元。
車主事前表示,出診的醫生并非他們來就診醫院的醫生,因此,張女士的家人也未查看出診醫生的執業證書,而交過費后,車主也沒給開任何票據。
然而行車路途中,張女士不幸病重離世,車主在家屬悲痛之際挾尸要價,以「人死在車上」為由,要求家屬額外再付給 1000 元「消毒費」才肯繼續行駛。
與公益性質的正規救護車不同,黑救護車從誕生之初性質就烙下了「逐利」的標簽,而在監管「真空」的環境下,運營行為必然無限壓縮成本,以獲取利潤的最大化。
CCTV 的資料顯示,部分黑救護車從外表上看起來與真正的救護車幾乎無異,在這些黑救護車內部,幾乎都只有一張擔架床、一個老舊的氧氣瓶,為了拉客,黑救護車的司機甚至宣稱氧氣瓶能夠替代正規救護車上的呼吸機。
而在運營方面,缺乏監管的黑救護車為了盈利無所不用其極。
根據《國家八部委關于尸體運輸管理的若干規定》凡屬異地死亡者,其尸體原則上就地、就近盡快處理。如有特殊情況確需運往其他地方的,死者家屬要向縣以上殯葬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同意并出具證明后,由殯儀館專用車輛運送。
受「葉落歸根」的觀念影響,家屬希望將死者帶回家鄉,為圖省事,許多家屬聯系黑救護車轉運。黑救護車則會利用輸液、冰袋等手段,偽造出患者一息尚存的假象,違規將遺體運往外地。
據鳳凰網 2008 年報道,在長春市龍峰殯儀館工作的陳強(化名)介紹,黑救護車與正規殯葬車爭搶尸源的現象日益嚴重。按照規定,殯儀館車輛不允許向外地運送尸體,在這種情況下,黑救護車就開始私自攬活,但他們的安全很難保證。
而黑救護車在拉完傳染病患者接著拉孩子,甚至將「活人死人一車拉」,消毒不到位,極易產生交叉感染。
令人后怕的是,這些黑救護車不僅能夠開進醫院內,甚至能夠暢通無阻地進入 ICU 查看患者情況。許多黑救護車宣稱車上還會配備醫生、護士,使得患者家屬更加相信黑救護車是「醫院內的正規車輛」。
據《中國醫院院長》,武漢市訊康呼叫醫生急救站站長熊建共認為,黑救護車最大的隱患是隨車人員沒有從業資格,患者的生命安全沒有任何保障。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甚至有膽大的黑車車主穿上白大褂,冒充醫務人員,并聲稱:搞得多了,什么都會了。
記者暗訪黑救護車,談到死在車上的患者,從業者甚至笑出了聲
圖片來源:CCTV 截圖
橫行十年:黑救護車為何無法根除?
早在 2010 年,武漢同濟醫院黑救護車時間發生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立即對此事進行了連續跟蹤報道,引起了全國的關注。
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親自作出批示,武漢市也緊急下發通知,要求衛生、交通、車管開展聯合行動,對黑救護車進行嚴厲查處,然而衛生、交通、車管部門均認為黑救護車不在自己的管轄范圍內。
據《中國醫院院長》報道,這場為期 3 天的聯合查處行動最終只有 1 輛黑救護車落網。而在聯合查處行動之后,武漢的黑救護車生意也并未就此消失,只是從公開拉客轉為「潛伏等候」。
與疲軟的打擊手段相對應的,是黑救護車背后錯綜復雜的利益鏈條。
2019 年,警方便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打掉了運轉 10 年、壟斷院后轉運業務的「黑救護車」團伙。僅一個半月之后,南崗區分局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附近打掉了另一個類似團伙。
縱觀近十年來的新聞報道,全國各地的黑救護車,幾乎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行為模式。
黑救護車往往與院內保安、護工合作,為急需出院轉運的患者介紹服務,黑救護車接單后再將抽成返還給介紹者,各地抽成不同,但總體范圍在 20%~30% 之間。
羊毛出在羊身上,黑救護車在開價時,往往謊稱「正規救護車收費更高」,甚至威脅、恐嚇患者家屬、正規救護車輛。
一旦患者上了車,家屬自然任由擺布,黑救護車得以途中漲價,或收取高額「護理費用」,甚至挾尸要價。此時的家屬出于息事寧人的心理,便往往交錢了事。
在這套體系下,患者和家屬往往從進入重癥監護室的那一刻開始,就被黑救護車團伙視為目標。新京報 2019 年的報道顯示,黑救護車團伙不僅發送廣告小卡片,在內應的幫助下,還會收集患者的出院信息,隨時向團伙內的排班、調度人員通報。而團伙外的正規救護車,都被打手、與救護車團伙勾結的醫院保安擋在了醫院的大門外。
從賬冊來看,僅半年,哈爾濱醫大附一團隊的一輛「黑救護車」就賺了 47 萬元。
據福州新聞消息,黑救護車已經從散戶漸漸走向公司化,許多團隊注冊公司,以「經營康復器材」為名,在大醫院里劃分勢力范圍,與醫護人員、保安通過數量可觀的回扣,形成了一條灰色利益鏈。
在北京、上海等醫療資源豐富的大城市,甚至長期盤桓著外地牌照的黑救護車團伙,部分甚至是掛靠在其他醫院名下的「正規救護車」。中新網 2019 年曾曝光鄭州救護車私下接活,相比正常出車,私活的運費每公里價格從 5 元也漲到了 10 元,如果需要醫務人員陪同,鄭大一附院的醫生一次 1000 元,其他醫院的醫生 500 元。
2019 年,中紀委曾發問,「黑救護車」橫行十年,是不知還是不管?
圖片來源:中紀委網站截圖
中紀委認為,黑救護車的偽裝手法低劣,容易分辨,且增速極快,往往一下增加數十輛車,包括醫院在內的主管部門顯然應該清楚當地正規救護車的數量。此外,從派出所調取的該院 10 年來報警記錄看,外地救護車來接送患者時人員遭遇威脅、引發沖突,車輛被打砸扎胎等案件時有發生。
黑救護車團隊背后有保護傘站臺撐腰,某些地方部門不作為、不擔當;颊弑豢佣嗷ㄥX,他們不驚詫;被威脅打罵,他們也不驚詫;直到沖突升級了、輿論嘩然了,他們才故作驚詫。
中紀委點明,綜觀各地治理「黑救護車」的報道不難發現:非不知也,是不為也。
救護車告急
據新京報報道,在警方打掉哈醫大附一的黑救護車團伙后,驚訝地發現,很多黑救護車的受害者并不愿意作證。
許多被害人表示,當時曾經向 120 求助,想找正規救護車轉運,但 120 并沒能及時提供服務。這些被害人表示,黑救護車雖然收費高,但畢竟及時出現,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有需求自然有市場,非醫療轉運環節的巨大缺口,也正是黑救護車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1994 年發布的《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規定,每 5 萬人需要配置 1 輛救護車,許多城市的救護車數量上就并不達標。
2020 年 2 月,武漢市急救中心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曾表示,疫情發生前,武漢全市救護車僅為 57 輛。以武漢市統計局 2018 年的常住人口 1108 萬來計算,武漢市每 19.4 萬人配 1 輛救護車,運力遠遠不足。
圖片來源:CCTV 截圖
而在北京,據衛生局數據統計,北京市人口 2000 萬,2012 年急救車數量已經超過 600 輛,數量已經接近規劃標準。
雖然數量達標,但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由于救護車輛需要周轉、維修,僅保持規劃標準是遠遠不夠的。
據《中國醫院院長》,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范達曾表示,很多車輛因缺乏維修經費長期趴在車庫無法上路,真正運行的救護車僅有一半。
2013 年,北京市衛生局公布《北京市救護車管理辦法》,規定北京的院前急救車將按每 3 萬人口 1 輛的標準配備。
而在非醫療轉運方面,救護車的運力不足更是普遍性的。根據《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救護車的法定職責包括院前急救,卻并不涵蓋轉運。
在車輛緊張的情況下,大多數的車輛都被派出執行更為緊急的急救任務而非轉運。據新京報報道,家屬可以嘗試打 120 急救電話,但對方聽說地址在醫院,十有八九都不會出車。
正規救護車服務在轉運環節的長期缺位,使得患者在轉運的過程中更加傾向于聯系黑救護車。
此外,醫院、醫生對于「非醫療轉運」的積極性不高,也是黑救護車泛濫的主要原因。
對于部分醫院來說,救護車運營并不劃算。
據法制日報 2020 年報道,部分城市的救護車由 120 通知出車,但歸醫院管理,需要自負盈虧。而由于救護車「撲空」的情況經常發生,醫院運營救護車長期處于虧損狀態,救護車醫務人員的工資水平也處于科室中最低水平。
曾有醫生告訴丁香園,他所在的某三甲醫院里,患者往往是自行聯系醫生、并且擔負費用,非醫療轉運并不屬于日常工作內容,醫生出車需要向醫院請假。
「忙都忙死了,不是親戚朋友,誰冒這個風險?」
尾聲:正規軍入場
2013 年,據深圳商報報道,深圳市正在制定《深圳市非急救醫療轉運工作管理辦法》,要將準入標準、服務流程、收費標準、懲處機制等制度化,讓有意進入這個市場的企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這座改革開放的潮頭城市,深圳市急救中心在處理黑救護車亂象上也更加靈活,深圳市急救中心表示,愿意「招安」面對一些技術力量較強的、管理相對規范的「黑救護車」企業。
而從國家層面來看,良幣驅逐劣幣還要借助行政的力量。
2018 年,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的意見,明確提出要聯合有關部門對「黑救護車」等現象進行嚴厲打擊,凈化行業環境。
同時,鼓勵各省市對規范非急救轉運進行積極探索,2018 年 4 月,上海市為規范非急救患者轉運服務,在上海市 120 調度中心專門開通了「962120 康復出院專線」,單獨受理和調派送回家專用車輛,在業務受理與車輛調度上實現了與急救業務的剝離。
2020 年 9 月 24 日,衛健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指導意見》,以地級市為單位,按照每 3 萬人口配置 1 輛救護車。
黑救護車橫行的亂象何時能劃上句號?
或許,要等到患者能夠用得上正規救護車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