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193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一、二方面軍在這里勝利會師……會師部隊在將臺堡東側廣場舉行了規模盛大的聯歡會,歡慶長征的偉大勝利!4月30日,“五一”假期第一天,寧夏固原六盤山腳下的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里,講解員一席話,將游客的思緒導入86年前長征會師的熱鬧歡騰場景。
將臺堡會師,是紅軍長征最后一次會師,標志著二萬五千里長征從此結束。如今,偉大長征精神依舊感召和激勵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奮力拼搏、砥礪前行。
同一時間,在40公里外的西吉縣吉強鎮龍王壩村,通往半山坡窯洞賓館的蜿蜒公路上,私家車排起了長龍,時有游客搖下車窗欣賞遠處的梯田花海!敖谝咔楣芸、景區限流,接待壓力比往常小一些,終于得空好好籌備節后的活動!80后龍王壩村黨支部副書記焦建鵬說,由于龍王壩在科普領域的探索和實踐,一段時間后,一個有關科普助力鄉村振興的全國現場會議將在龍王壩村召開。
龍王壩,曾經和六盤山山坳里無數村子一樣,窮得“別無二致”,一眼望不到頭的荒山禿嶺、溝壑峁梁隔絕了外面的世界。人要生存,樹得扎根。極力擺脫貧困的西海固人幾十年植樹造林、改土治水,在“綠色接力”中漸漸摸索出“靠山吃山”的新方式!白孀孑呡厸]想過,我們這一代人吃上了‘生態飯’!2010年,大學畢業的焦建鵬在城市創業贏得人生第一桶金后,毅然返鄉,決心要讓龍王壩換個活法。綠水青山提供了很好的創業基礎,云煙成雨、樹木成林、山水成景,在焦建鵬帶領下,村里建起窯洞賓館,發展民宿,鄉村旅游漸成氣候。
為了打破北方旅游市場“半年閑”的局面,焦建鵬又盯上了培訓市場。隨著全國第39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花落”龍王壩,一場接一場的農民培訓自帶流量,將這里的美景好物帶到了山外,體驗窯洞民宿的城里人絡繹不絕,帶火了龍王壩,帶富了農民家。
“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龍王壩的故事,就是我們培訓學習的鮮活教材!10多天前,在龍王壩參加鄉村振興培訓的西吉縣白崖鄉庫房溝村駐村第一書記程峰深有感觸。4月25日一大早,他站在龍王壩的山坡上遠眺,空山新雨、草木生香,腦海中鄉村振興的圖景越發清晰!柏毢酱逡呀浭沁^去式,現在要建設美麗鄉村,不光要有美好的生態,還要有致富的產業,既來得了客、又留得住人!
六盤山是紅軍長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是勝利之山。毛澤東曾在這里寫下著名的《清平樂·六盤山》,發出“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豪邁感嘆。而今,縛住貧困“蒼龍”的老區人民踏上了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六盤山西麓的隆德,“耕讀傳家”傳承千年,“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社火之鄉”等名號讓這座文化大縣的底蘊更加深厚。從隆德縣城出發,10多分鐘的車程便到了紅崖村的“老巷子”。古老的村落、高高的烽火臺,老巷子的故事可以從明清講到現在,縈繞巷陌的還有濃濃的文化味兒。
“楊氏彩塑、魏氏磚雕,還有剪紙、書法、秦腔等當地非遺項目在這里都有體現,隨手一拿,都是老物件兒。老巷子吸引游客的不光是形態,還有內涵!必撠熇舷镒娱_發的文旅公司工作人員李志軍說,從街頭到巷尾,老巷子的每一進院落都是傳統文化的展示和傳承基地。
正午,老巷子8號院,一幫票友吼起粗獷豪放的秦腔,似獅吼虎嘯,引得游客循聲而至。比聲音傳得更遠的,還有傳統美食“隆德暖鍋”的誘惑。另一條巷子的客滿堂農家樂,女主人潘娟娟走路帶風:“一到假期根本忙不過來,一家老小都給我打下手!迸司昃昙业脑鹤涌梢匀菁{100人就餐,去年的純收入就有20多萬元。
“我在老巷子等你”,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現在一半以上村民參與文旅經營,去年全村接待來自寧夏、陜西、甘肅等地的游客29萬人次,營業額近2000萬元。
如今的六盤山區,老區人民徹底走出“苦甲天下”的困境,“穿新鞋”“走綠道”,一產利用生態、二產服從生態、三產保護生態,綠水青山的生態功能、經濟優勢、資源潛力和產業價值正在顯現。
轉載: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