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背景與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中,“和”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代表著和平、協調、融合等意義。陶瓷文化藝術蘊含著中華藝術、民族情感、東方思想,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意義。陶瓷作為我國對外交流的重要名片之一,是中華文化與世界交流的語言符號,并在推進人類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歲歲合合》系列作品的設計理念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概念。寧鋼教授希望通過這些作品,向觀眾傳遞和平、協調、融合的價值觀,讓他們感受到 “和”的美好與力量。 這既體現了寧鋼教授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是中國國際形象戰略服務于和平發展、 樹立大國形象的重要體現。
設計思維
《歲歲和合》系列作品里反復出現“仙鶴”、“荷花”和“麥穗”的物化形態,這也是寧鋼所偏愛的。這些物化形態不僅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和情感寄托,也是民族、傳統、和平、美好的多重象征。 它們寓意著中國傳統的“以和為美”、“以和為貴”的文化理念。
作品《歲歲和合》,寧鋼教授選擇了經典的“紅色”、“稻穗” 、“仙鶴”和“鵪鶉”等藝術符號。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下,鮮紅的主色調傳達著喜慶而歡樂的民族情感,由稻穗、仙鶴、鵪鶉構成的裝飾畫面寓意“歲歲祥和” 、“歲歲平安”,在器型設計上,他在傳統冬瓜瓶的造型基礎上進行變形設計,既有傳統器型的挺拔和飽滿,又富有時代感。這種對于經典傳統裝飾語言的重構表現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并獲得了認同。
寧鋼教授從新的視角出發,賦予傳統文化題材以傳統而樸素的審美觀,運用陶瓷工藝技術與陶瓷新材料相結合的創新手法,展現出陶瓷藝術豐富多彩的表現力,傳達出陶瓷藝術在新時代的使命和價值。 寧鋼教授希望以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語言,展示中華民族當代的精神風貌,同時 亦能體現各國之間和睦友好的合作氛圍。
確定主題-概念設計-色彩和材料選擇-制作工藝-完善細節
作品《歲歲和合》被希臘總統卡羅洛斯﹒帕普利亞斯收藏
設計過程
作品《歲歲和合》系列
作品《歲歲和合》系列
作品《祥和》被伊麗莎白女王永久收藏在白金漢宮
作品贈送李嘉誠先生85歲壽辰
設計特征與優勢
1.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歲歲和合》系列作品中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通過改良傳統冬瓜瓶的設計,將稻穗、仙鶴、鵪鶉等傳統符號和裝飾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出極富時代感的陶瓷器型,既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又展現出現代設計的審美觀念。
2.陶瓷器型與瓷畫創作的有機結合:《歲歲和合》系列作品的另一個創新特征就是將陶瓷器型和瓷畫創作技法有機結合,裝飾元素不再僅局限于器型表面,更是通過瓷畫的手法,將稻穗、仙鶴、鵪鶉等元素畫入器型中心位置,表達出歲歲平安、歲歲和合的美好祝愿。
3.國禮藝術的象征意義:作為國禮相贈的《歲歲和合》系列陶瓷,不僅展現了當代陶藝價值與使命,更是具有著象征意義。其中鶴、稻穗等元素,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祥和、和合、豐收等美好愿景的符號, 體現了中國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
4.家國情懷的主題:《歲歲和合》系列作品從家國情懷出發,通過傳統題材和色彩表現,傳遞出陶瓷藝術在當下社會的普世價值觀,彰顯出中華民族當下的精神與情懷,也展現出參會各成員之間和睦友好的合作態勢,匯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品《歲歲和合》被陳列在APEC峰會主會議廳
價值意義與展望
長期以來,寧鋼教授創作的《歲歲和合》等作為國禮相贈作品,陸續亮相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執政 60 周年慶典活動、中英建交 40 周年慶典珍藏紀念品以及 APEC 峰會主會 議廳。這些作品均作為國禮,以一種富有民族特性的藝術設計方式,在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情懷的同時,表達出參會各成員之間和睦友好的合作態勢。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陶瓷藝術設計創作的不斷推陳出新,這個系列作品有望在未來發展出更多的創新設計和創作形式,為陶瓷文化傳承做出更多的貢獻,為服務和平發展和塑造中國大國形象作出更大的貢獻。
劍橋市市長Gerri Bird與景德鎮陶瓷大學寧鋼教授
寧鋼教授與劍橋市市長Gerri Bird共同為景德鎮陶瓷大學劍橋陶瓷藝
寧鋼教授在白金漢宮受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接見
作者簡介
寧鋼, 景德鎮陶瓷大學原校長、黨委副書記,現任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八屆學科評議組設計學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長江學者評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劍橋大學藝術中心終身教授,江西省學位委員會成員,江西省工業設計學位會長、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聯合授予的“陶瓷藝術與設計教育杰出貢獻獎”,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突出貢獻人才”,江西省委宣傳部授予“江西省四個一批、首批文化名家”。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等國家課題3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兩項,省社科-等獎一項,重點課題多項、出版專著4部、個人畫冊6部、主編教材19部、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陶瓷作品被聯合國相關機構、APEC峰會、英國白金漢宮、希臘亞洲藝術博物館等永久收藏、受到伊麗莎白女王、希臘總統等政要親切會見,系列作品被國務院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友人,獲“全球藝術文化交流貢獻獎”榮譽。被評為景德鎮市風云人物。
寧鋼教授參加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作品選輯預覽
《健康發展 設計助力》
作品集工作要點
一、目標及意義
深入貫徹二十大精神,遵循大學使命、理念及學術規律,緊緊圍繞主題,聚焦健康中國發展規劃綱要、城鄉發展、公共安全、“雙碳”、突破性創新設計等高質量發展問題,開展設計學科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創新設計人才培養路徑的探討。努力彰顯設計學科交叉融合、服務社會的專業特點,以設計案例作品專輯形式交流各方《健康發展 設計助力》的代表作品及其成功經驗,發揮設計學科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示范作用和產業引領作用。
二、指導與支持單位
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
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設計工作委員會
中國美術家協會工業設計藝術委員會
三、作品范圍
教育部專業目錄中設計類專業(及與其密切相關的交叉學科專業)的優秀成果。
四、案例作品要求
1.強調原創、向真向善,國際前瞻、人民至上,彰顯健康中國設計助力主題;
2.注重學術、問題導向,求解有道、業界首肯,或具經濟文化社會轉化價值;
3.圖文精美、崇德尚藝,觀念系統、案例典型,形象反映人民對美好的追求。
健康發展涉及領域較多。其優秀案例應以設計的真善美聚焦團隊對二十大精神、健康中國發展綱要的踐行;彰顯其服務健康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標志性成果;并以系統設計分析,針對相關問題、需求、焦點、不確定性,凝練創意、方法、探索有效模型或路徑,精煉交流“三全育人 追求卓越”的經驗;或精美地呈現近五年內所獲國際、國內部委級以上肯定或重要獎項。
五、提交要求
公眾號專輯要求提交材料按以下框架結構進行撰寫,具體為:
1. 主、副標題
2. 小標題:
(1)設計背景與理念(含課題背景及目標)
(2) 設計思維及導圖
(3)系統設計展示版(圖片后可簡注其內容;如有多個子案例,可設子案例小標題)
(4)創新特征與優勢
(5)設計價值與展望
(6)團隊工作瞬間(團隊工作照及其說明)
3. 設計案例作品預覽(即“作品選輯預覽”欄目,展示案例整體與特色的設計表達、流程、成效;圖表、展示圖冊排版設計稿,每期為4頁)
專輯以優秀設計案例進行交流(非自我評價,力避不實、重復),每期(含多案例)圖片總量10~36幅、1500字(含“設計案例作品預覽”圖文量及圖注字限),力求以標志性成果及其圖文數據表示。
專輯中“設計案例作品預覽”欄目要求:
(1)每期案例精選圖片10幅以內,其中一幅為指定代表性圖片(要求橫式構圖);
(2)項目綜述500字以內;
(3)圖文清晰,文責自負。每幅圖片需提供圖注說明(每條圖注200字以內),圖片中不能疊加置入說明文字。
六、注意事項
1.在各院領導遴選與審閱后,由其團隊專人按照本編輯委員會“作品集工作要點”要求,向編輯工作組dc2030@qq.com提交,郵件命名規范:“類別-學校-報送責任人姓名-電話”(其中,“類別”按教育部專業目錄規范書寫,可簡稱,如:產品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藝術科技、信息設計等);在郵件獲得驗證后即為提交成功,編輯工作組將擇優推送。
2.稿件內圖片、圖表風格須保持一致,并制作成壓縮文件包一并上傳。圖片文件命名規范:“圖片名稱-備注信息”;文件格式:JPG、TIFF;色彩模式:CMYK;尺寸規格:210×285mm,分辨率不小于300dpi。另須充分考量圖片、圖表中文字等元素的尺寸是否滿足手機、圖冊閱讀需求,描述性文字建議以圖注形式出現。
3.提交研究成果的截止時間為 2023 年 3 月 31 日。對未達到出版標準或未獲正式錄用通知的稿件,投稿方可自作安排,或在完善后再投稿。請投稿方自即日起向編輯確認成果負責人的聯系方式,以便后續編審工作對接。
4.編輯工作組負責人:吳瑜教授13397162066 (微信號Autodeisgn);趙一然博士15697170353(微信號JuJube1209_)。
5.建議投稿方充分凝練主題,將主題相近的2~3個優秀案例合編為一輯。
健康發展 設計助力” “心相系”編輯委員會
2022年12月
后記
健康發展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是全球守望的永恒主題;健康中國是國家優先發展的重大戰略,是實現“百年奮斗目標”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的堅實基礎。
我們從專輯和來稿中欣喜看到,作者們按照設計案例專輯要求,圍繞人民的美好追求、健康發展、健康設計、城鄉“雙碳”、公共安全、鄉村振興、智慧宜居、突破性創新設計等問題,提交了各校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的典型案例;積極以“三全育人 爭創一流”的代表作與精美圖文分享各校設計學人的理想、經驗與擔當;彰顯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量發展的二十大精神;同時以前瞻性成果,探討“問題導向 系統觀念”的發展路徑,折射出中國設計思維之光。作者謙稱“拋磚引玉”,實是力以團隊經驗啟迪學子,為共建具有全球健康發展競爭力的創新設計體系添磚加瓦.....
春節后萬家繁忙,時間緊、工作重、要求高,囿于編輯力量與水平,問題在所難免,誠盼各位斧正。
謹向無私奉獻的作者、專家、領導、讀者致以最衷心的謝意!
陳汗青
2023 年 1 月 25 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來源:中華網